各有关单位:

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、农业农村部《全国智慧农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8年)》、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》等政策要求,推动灌溉技术与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,加快构建“精准感知、智能决策、自动控制”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,助力农业节水增效与粮食安全保障,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灌排分会定于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举办“2025智慧灌溉发展论坛”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论坛主题

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灌溉新路径

二、主办单位

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灌排分会

三、时间与地点

• 时间:2025年10月28日(周二)全天(09:00-17:30)

• 地点:武汉国际会议中心(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619号,近地铁6号线国博中心北站),具体会议室将在后续通知中发出。

四、当前国内智慧灌溉发展的机遇与挑战:

(一)发展机遇

1. 政策驱动强劲:国家层面将智慧农业与节水灌溉列为优先发展方向,“十四五”期间中央财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(计划新增高标准农田约1亿亩,其中智慧灌溉覆盖率达30%以上),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灌溉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。

2. 技术基础成熟:物联网传感器(土壤墒情、气象站等)、5G通信、边缘计算等技术成本快速下降,国产智能灌溉控制器、水肥一体机等产品性能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,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硬件支撑。

3. 市场需求旺盛:随着土地流转加速(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5.55亿亩)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(家庭农场、合作社)对“降本增效”的需求迫切,智慧灌溉可通过减少人工、降低耗水量与肥料成本(综合节水30%-50%、节肥20%-30%),成为规模化种植的刚需技术。

4. 数字生态完善:农业农村部推动“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”建设,水利部“数字孪生灌区”试点扩面(已覆盖100余个大型灌区),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逐步健全,为智慧灌溉系统集成提供了数据底座。

(二)面临挑战

1. 技术集成度不足:传感器精度(如深层土壤墒情监测误差仍高于15%)、智能算法适应性(不同作物生长模型、土壤、肥料类型的精准灌溉模型需个性化训练)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,多设备(灌溉设备、气象站、水肥一体化设备)协同控制稳定性待提升。

2. 成本与效益矛盾:中小规模农户(经营耕地<100亩)对初期投入(单亩智能灌溉系统成本是传统灌溉系统的4倍以上)敏感,投资回收周期长(通常需3-5年),且缺乏专业的运维技术能力,制约普及推广。

3. 标准体系缺失:智慧灌溉设备接口协议(如传感器数据格式、控制指令)、系统评价指标(如节水效率、故障响应时间)尚未统一,导致不同厂商产品兼容性差,“信息孤岛”现象突出。

4. 人才与意识短板:基层农技人员与农户对智慧灌溉技术的认知有限,操作维护技能不足;同时,部分灌区管理单位仍依赖传统经验决策,数字化转型动力较弱。

五、拟邀参会嘉宾

• 政府部门:农业农村部、水利部相关司局及地方主管部门代表;

• 科研机构:农业、水利等领域高校及研究院所专家;

• 企业代表:灌溉设备制造商、物联网技术企业、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;

• 用户端:大型灌区管理单位、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、种植合作社、家庭农场代表。

六、会议报名

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

七、会议联系

联 系 人:张骥

联系方式:18811187398(微信同号)

八、其他事项

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,食宿费用自理。

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

2025年9月2日